《忻州志·山川》载:"独担山有穴一名云母穴,《
水经》云北俗谓云母为土丹,讹为独担》。《环宇记》载:
唐朝贞观十八年蒲州人薛遵度奉圣旨采集玉芝于此山.临牧马河畔,遥望独担山嵯峨耸峙,缁白相间,褐绿错综,透明放辉,便陶置其中,流连忘返,遂将身跨坐骑系于木芝村边,徒步登山观光.时值盛暑,极巅祥云萦绕,奇葩斗妍,轻风徐来,鸟语蝉鸣,好一派沁人心脾的美景.半山大平面石上,只见两位老人正在下棋,策士飞相,兵来将挡,互有得失,不可开交.遵度默不吭气,时而蹲下,时而站起,看得入神,如痴似醉,心折首肯.数局后,两位老人始抬头看他,说了句“看你鞋子咋了”的话,薛遵度颔而俯视,竟不知鞋底何时沤烂,方想起白马,转身回到木芝,那马早已不见踪影了.经左打右听,有人才告诉他:“听仙人传言,有位官员把马拴在此处再没有回来,白马又饥又渴,嗷嗷待哺,情急之中,用蹄一叩,清泉随之而出,喷薄地面,饮而精勐。于是乎人称之曰:“白马趵泉”。 此事距今,至少也有五百年了。薛遵度猛然醒悟,当他在反到山上时,但见棋盘犹在,老者已杳,薛遵度遂于石头上坐化了。山顶文殊洞玲珑奇巧,山脚显王庙高低有致,山腰龙王宫斗拱遒劲,数块大石碑分列其中,迎面观赏有一番情趣。显王庙的四根明柱皆本山麻石雕凿而成,朱漆大门色调和谐。西山门上有木刻门楹一对,上联是八景之内称第一,下联为:五岳之外独居前。多少年来,独担山农历四月四日的庙会吸引着无数游人香客,看吧,熙熙攘攘,歌语载途,香烟蒙蒙,红男绿女,弹冠相庆,呈现一派节日的景象。
《忻州志·山川》又云:前独担山在独担山南七里,旧名后独担山,下有泉水。可见独担山下有泉水,不是传说,而是史实。《忻县志·社会风俗》载:一个老翁骑着一匹白马到山上,把马拴在树上自己只身而去,同山上遇到的另一个老翁对弈,下得疲乏熟睡,梦见树叶由嫩绿而枯萎无数次,醒来时下山,白马已没,只见马刨出的泉水其声潺潺,流向远方。又传:唐代白袍将军薛仁贵,任代州都督时骑者一匹白马行军,经过大南宋,人马皆渴,找不到水井和泉水解渴,这白马在村内西处一地,用蹄刨出泉水来,故名叫:“白马刨泉”,后演为白马跑泉,此处同刨是一个意思。据说,民国年间,还有马儿刨得坑的痕迹。尽管传说多祥,起因各异,然而“白马刨泉”却是殊途同归,结论一致的,使独担山成了神话色彩的典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