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走老城,感受泉州文化
到达泉州已是晚上将近九点,天气闷,三人下车后忘记了赶车的疲惫感,只有满满的兴奋和期待。
师傅载我们去落脚地,途中,趴在窗户边,外面街道安静得只听见蝉鸣和风吹动树叶的声音,偶尔看见江边散落的夜宵摊,对于习惯了长沙的热闹的我们来说还真有点儿新奇。
进城之后更不由感叹泉州街边夜景太美了,街道不宽,左右两边的楼房也不高,但每栋楼房顶都装饰了边沿灯,轮廓清楚又模糊,想着这几天一定要夜游泉州。
终于到达旅舍,环境没得说,泉州最好的青旅,在源和堂1916创意园区里,在这里认识了新朋友,说个有趣的事,之前上网有查攻略,在这里办理入住时,给我们办理入住的前台姐姐就是写这个攻略的人!
去了老板推荐的面线糊店,典型闽南风味,去的时候时间已不早,可是这家店吃早点的人却还需要排队,第一次吃面线糊,加了三种料:虾仁、蟹肉和鸡蛋。汤味道淡但很鲜美,料很足,吃惯了湖南辣味吃面线糊像是喝汤,觉得不饱其实还能再加个油条伴着吃。
早上九点街上的人还是不多,店子大部分也还没有开门,后来和当地人闲聊才得知原来大部分店面都要十点多才开门,晚上营业比较晚,走在人少的街道,感受着阳光的洗礼,想对见到的那个人都说:“早上好呀!”
街边开始工作的钟表师傅
不知不觉走到了朝天门,灰墙青瓦,绿树环绕,不由感叹来得季节真好,满墙的爬山虎太美,天气热,走进城门里,一阵阴凉,舒适得都不想走了,值得一提的是,在影院看得《失孤》也在此取过景,又想起了那段感人的寻亲故事。
街边的水果摊
泉州有三座钟楼,西街的这座钟楼是最老,建于1934年,在老城区中这种欧洲建筑风格很特别,已成为泉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。
这张图是十一点的钟楼。
走进西街,开始热闹起来,但还是安静,街边商贩也不吆喝,赶路的人匆匆,过路的人缓缓,定格瞬间的美好。
走进西街,开始热闹起来,但还是安静,街边商贩也不吆喝,赶路的人匆匆,过路的人缓缓,定格瞬间的美好。
小巷里的各种人
(二)走老城,感受泉州文化
小巷人家街边随意摆放的奉茶,还有洗净的茶碗,路过口渴可以喝上一杯,还能在旁休憩,真是惬意。
一路都有遮阴地儿,知了不停地叫,像是回到了童年。
Hello?送报员???
少见的老信箱,满满的老旧味。难过的是电子时代的到来,写信的人越来越少,其实有时候还是笔下的东西更真诚,所以,要是有喜欢的人,记得要亲自写封信给她/他。
街边我凑得再近都不醒来的懒狗狗。
巷子里的大宗祠,做的太逼真的门神,脸上的胡子和皮肉让人不免起鸡皮疙瘩,哈哈,我也来当个门神。
黑社会大哥们霸占巢穴
这个巷子窄到不行,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“摸奶巷”,据说是以前女性过巷子时和男性相遇时只能“撩胸而过”吃了亏。
爬上肃清门青年客栈的顶楼相机镜头下的西街
大树下乘凉的叔叔
旧馆驿不长,200米全程,逛了一圈之后准备回西街大路。
在定心塔这里的时候为了拍一条狗撞上了背后的小电驴警报器,吓了我一大跳。
一出小巷看见的老房子,下面是商店,上面已经有点破得住不了人了
泉州典型的南洋风格建筑
(三)走老城,感受泉州文化
小哥,买花吗?
四果汤,第一次吃,这一次是随意的在街边买的,放的苹果、万花糕、qq弹、葡萄干,喝着像糖水,解渴消暑好饮品,不过不够味,第三天去的秉正堂的四果汤才真是够味。
百源清池 钓鱼的老大叔
正好赶上端午节,在钟楼边上吃了好吃到爆炸的侯阿婆肉粽。每逢佳节倍思亲,带着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吃完了这个粽子,上面是干贝,里面有扣肉,好吃爆炸。
老秦和刘一直说要吃姜母鸭,于是在美食街和九一路口的这家老字号点了姜母鸭还有蚵仔煎,鸭炖得超烂,好好吃!
晚上去文庙的夫子茶馆喝茶看南音,七点半开始,六点半就到了,坐下歇息聊天儿,很是惬意。
到快开始的点,很多老头老奶奶都来了,找到空位子坐下,拿出随身携带的壶,里头泡着茶水,遇见一位将近90的老爷爷,特别爱笑,身体还倍儿棒,闲聊了一会儿,表演就开始了。
以为是听南音的,没想到那天木偶剧、梨园戏表都有来,虽然是用闽南语唱,可是下面贴心的有字幕,每一场完了之后都有热烈的掌声,一场视听盛宴。
坐了两小时,终于等来了南</
相关评论
发表评论